杨靖宇:白山黑水间的抗日英雄

发布时间:2021-02-28 18:00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2月22日 第01版 | 查看:4808次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本报记者 杨 仑

  初春的吉林省靖宇县寒风瑟瑟,走进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馆),一株高大的树木最是显眼,讲解员王孟瑶说,81年前的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就在这棵树下与敌人战斗至最后一人、最后一刻。

  时针拨回到抗日战争的岁月,白山黑水间有一种标语树震撼人心。抗联战士们剥下树皮,刻上一句句振聋发聩的信念与口号:“抗战到底!”“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1932年11月2日,受中共满洲省委委派,共产党员马尚德作为巡视员,来到南满地区的磐石、海龙检查指导工作。正是在这里,马尚德改名为杨靖宇,开始了作为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抗联历程。

  在磐石期间,杨靖宇批判错误思想,整顿游击队,改组磐石县委,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三打汉奸邵本良部、发动老岭隧道战斗、团结各个抗日武装力量、两次那尔轰会师……

  1936年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八一宣言》制定了《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决议草案》,该草案强调组织东北联军总司令部在政治上、军事上的重大意义,同时为适应反日统一战线的需要,决定统一全东北抗日军队的名称,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联最多时曾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的规模,其中7个军是直接在中国共产党满洲支部组织下,于群众中创建起来的,其领导干部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的行程,推动抗日游击战争迎来新高潮。

  在东北的深山密林中,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始终有这样一群战士,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甚至许多国人都不知其存在的情况下,坚持和侵略者作战周旋。十冬腊月的东北寒风刺骨,堕指裂肤。抗联战士缺吃少穿、缺枪少弹,有些部队甚至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即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及其他抗联的领导人依然坚持战斗。

  1939年冬季,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艰苦的时期。日军把杨靖宇的第一路军作为“讨伐”的主要目标,调动30万兵力进行全面包围,封锁了一路军通往外界的所有交通道路。杨靖宇决定,三路突围,分散游击。

  经过一场又一场恶战,到了1940年1月,杨靖宇所部仍然没有与其他部队取得联系,他决定把部队化整为零,自己则带领只有15人的小部队继续东进。至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朱学范和聂东华两名警卫员。

  不幸的是,两名警卫员在下山找粮途中遭遇巡逻队,两人虽拼命突围,但没有来得及销毁身上的文件便英勇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一枚印章,更加断定杨靖宇就在附近。

  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许,杨靖宇将军最终被包围在濛江县三道崴子,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仅35岁。当将军的尸体被运到通化后,日军下令,剖开将军的胃,他们想看看,这些天将军到底吃的是什么,能让他坚持到英勇牺牲之时。结果,杨靖宇将军的胃里,只有棉絮、草根,却没有一粒粮食。

  作为专职讲解员,王孟瑶一次又一次地为参观者讲解杨靖宇将军的事迹。“人们对东北抗联、对杨靖宇将军的敬意无比真挚。”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将军的雕像前,观众们会自发鞠躬表示敬意,而那两位老人步履蹒跚,却双双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杨靖宇将军为打击侵略者,为民族解放血洒疆场,谱写了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后世人把将军的精神当成种子,洒遍靖宇,洒遍白山,洒遍中华大地。

  在靖宇县,人们以工作和生活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而自豪。近年来,靖宇县重点围绕矿泉饮品、农特产品、文旅产业、矿产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革命遗迹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成为老区人民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