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接力 照顾非亲非故的他36年(图)

发布时间:2021-07-01 14:11 | 来源:辽沈晚报 2021年6月30日 08版 | 查看:1054次

钱吉海(中)、钱学峰(左)父子到本溪安康医院养老中心看望高光发。辽沈晚报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摄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父亲钱吉海就把高光发接到家中,到2006年,儿子钱学峰“接班”至今,父子两代接力照顾这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已经快40年了。

6月26日,星期六,小雨。钱学峰和父亲钱吉海又一次来到本溪安康医院看望高光发。

看到因为小脑萎缩几乎不认人的“高爷”流泪,钱学峰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从凤城到本溪满族自治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钱吉海把高光发接到家中,到2006年钱学峰“接班”至今,父子两代接力照顾这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已经快40年了。

钱学峰告诉记者,在他还没出生的时候,“高爷”就在他家了,“在我心里,他就是自己家人,所有照顾他、看望他的事,都是打心眼里去做的。”

一场工作中结下的缘分

35岁的钱学峰在本溪县营商局工作,他的父亲钱吉海曾经是丹东凤城一家供销社的经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钱吉海被派到农村合作社,“那时我还不到30岁,因为离家远,平时就住在单位,就熟悉了高叔”。

钱吉海口中的“高叔”名叫高光发,父母双亡,孤身一个人,“他那时候眼睛就不行,说是‘胎里带来的’,干不了农活,村里把他安排到合作社干临时工。”

在一起工作了一两年,单位人员精简,钱吉海调回镇上。“其他人也都各干各的去了,就剩下高光发哪也去不了,留在农村也没有生存能力。”钱吉海就跟领导说,又把高光发雇到了镇里供销社。

钱吉海说,因为眼睛有毛病,高光发的生活能力特别差,“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住在单位倒好说,吃东西就是东一顿西一顿。”

实在看不过眼的钱吉海就把高光发领到了自己家,“吃饭就是有什么吃什么,媳妇给他洗衣服,再买几套换洗的。”

举家搬迁 又把“高爷”接来

高光发住进钱家的时候,钱学峰还没有出生。“他上边还有个姐姐。”钱吉海说,其实头一次领高光发回家吃饭的时候,女儿不怎么认可。

“不过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互相之间也有了感情,不在乎他穿得干净埋汰了。”钱吉海又给高光发买了换洗衣服,让媳妇给他洗衣服。

在钱吉海一家人的照顾下,高光发终于有了稳定的地方吃饭,也穿得干干净净了。

后来,高光发就搬进了钱家,吃住都是钱家管。1986年,钱学峰出生。他说自己到现在还记得凤城老家的院子里有一处小房,就是专门给“高爷”盖的,一家人和“高爷”在院子里一起生活到他10几岁,“真的就跟一家人一样。”

到了1995年,钱家离开凤城,搬到了本溪。“我母亲带着姐姐和我先搬过来的。”

当时供销社已经解体,钱吉海自己做点生意。家里搬到本溪县后,他一个人留在凤城处理善后业务,高光发就跟他住在一起。

1996年,钱吉海处理完了凤城的业务,准备到本溪县一家人团聚,临走时他问高光发:“你是跟我搬到本溪县呢,还是我在这边给你找个养老院住?”

“他说要跟我走,我说那行,等我安顿好了就来接你。”其实,征求高光发意见时,钱吉海就想到了他可能要跟自己走,“这么多年我们都扔不下他了,他肯定更是愿意和我们一起生活啊!”

钱学峰告诉记者,刚到本溪县时家里是租的房子,一个厨房一铺大炕,自己和姐姐、妈妈住在一起,因为“高爷”要来,家里重新找了房子,但也是“刚能住开。”钱学峰说接“高爷”的时候,“他哭了,说以为我们不要他了。”

有了落脚处,钱吉海两口子开始为生活奔波。他们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开了家批发店,“那个时候进货都得自己开车或者雇车到沈阳去拉,起早贪黑,成天都不太着家。”

钱学峰回忆说,那时家里就剩下他和“高爷”,到了饭点就到批发店里吃一口,或者是买点什么对付。

虽然没时间照顾,“可是家里少了这个人也不习惯。”钱吉海说,那时候隔几天晚上一家人就要去一趟养老院看望高光发,送去鸡蛋、鸭蛋等吃的穿的,周末还把高光发接到县里“下馆子”。

钱学峰告诉记者,“偏岭那有个集市,每次去都留点钱,让他自己喜欢什么就买点。”有一次养老院院长就给他打电话。

“跟我说学峰你过来一趟吧!我问怎么了?他说你爷爷兜里可能有钱。我说那正常啊,每次都给他留钱啊!他说不对,那钱可不是个小数,你还是过来一趟吧!”

钱学峰到养老院一看,“高爷”在内裤上缝了个兜,把平时家里人给他没花了的零花钱都藏在里边。钱学峰数了数,足有3万多元,“有的钱放的时间长,都放脆了。”

“接班”父亲

他把“高爷”当亲爷爷

在钱学峰参加工作前,看望照顾高光发的“主力”是钱吉海。2005年钱学峰从部队复员后,就接过了父亲的担子,看望照顾“高爷”,给“高爷”送吃送喝。

在钱家人里,要说和高光发感情最深的,还真得说是钱学峰。因为从他有印象记事时起,“高爷”就在家里;钱吉海两口子忙于生意的时候,又是钱学峰和“高爷”陪伴最多。

因此,钱学峰只要有时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看“高爷”。处对象的时候,还领着女朋友一起去,“她也很善良,知道这件事觉得我这个人还挺好的,‘高爷’成了我的加分项。”

2009年钱学峰结了婚,不久后有了孩子。可是这些都没有耽误他去看望照顾“高爷”,“孩子今年12岁了,从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领着他一起去。”

钱学峰告诉记者,在偏岭养老院,“高爷”还处了个老伴,两个人互相陪伴,心情好,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以前我们拿去的东西,放在哪就是哪,有了老伴,都帮他收好。”

年纪大了,高光发的身体也来病了:脑血栓、小脑萎缩。养老院给他喂药,他说什么也不吃,让工作人员打电话喊钱学峰去,去了就告诉钱学峰“他们想药死我。”

后来,钱学峰又把“高爷”从养老院转到了距离县城更近的本溪安康医院养老中心,“虽然费用高,有的服务还得额外加钱,可是条件好啊,尤其是医疗条件,老人身体不舒服能及时治疗。”

钱学峰叮嘱每周要给“高爷”包两顿饺子,“老人嘛,有时候看别人吃什么就要什么,我又给他在养老中心存上钱,告诉他们老人想吃什么就随时给做或者去买。”

现在高光发已经88岁了,常常糊涂不认识人。钱学峰每次去看望都要耐心地陪着唠上好一气,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他是老人的亲孙子。

钱学峰告诉记者,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自己这么多年来照顾“高爷”已经习惯了。有人说我就像“高爷”的亲孙子,他没有后人,将来养老送终,我就是“高爷”的孙子。

辽沈晚报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