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广/潘秀英: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四位残疾哥嫂(4图)

发布时间:2022-06-15 21: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11 | 查看:539次

李德广的家庭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家庭。在这个14口人的大家庭里,李德广、潘秀英夫妇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十几年来,在经营好自己小家的同时,对四位残疾哥嫂不离不弃、悉心照顾,让这个大家庭里充满了爱和温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

2002年元旦,潘秀英与李德广喜结连理。由于家庭原因,李德广婚前对潘秀英说,嫁给我会很辛苦,因为我两个哥哥都是聋哑人,需要我照顾。潘秀英表示不在乎这些,嫁给他正是看中他孝老爱亲、踏实能干的品行。当时,李德广的大哥李德听已有两个女儿,大嫂患有小儿麻痹症。2002年下半年,二哥李德见与一位有智力障碍的残疾人结婚,之后生了两个女儿。其间,潘秀英跑上跑下,帮着办理结婚证件、更改户口信息、办理孩子入户等,刚过门的潘秀英就这样开始与丈夫一起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

李德广(左一)用手语与二哥、大哥交流。来源:南宁文明网

  “那时候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好,可大哥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大嫂、二嫂是残疾人,也都离不了别人的照顾,我母亲最放不下的就是他们。所以,我跟老婆商量,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能放着他们不管。他们就由我们俩来照顾。”李德广说。就这样,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留下来和妻子一起悉心照顾哥嫂。夫妇俩自学哑语,通过手语能和两个哥哥进行简单的交流,在两个哥哥无声的世界里,李德广夫妇向他们传递着外界的信息。每天茶余饭后,夫妇俩常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无论是村中事还是新闻,都通过简单的手语“说”给两个哥哥“听”,给他们创造“有声”的世界。“在和哥哥们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太深奥的手语我们不会打,就靠书面写字交流。”李德广拿出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们三兄弟的“感情”。

潘秀英常年帮二嫂买药,给二嫂说明服药的方法。来源:南宁文明网

  2014年,二嫂生了个男孩,潘秀英一个人在医院全程陪产。孩子刚出生就肠胃出血,为了医治孩子,李德广夫妇用半年时间精心护理,前后花了四万多元。“自己人不帮,还有谁会帮呢?”提起辛酸往事,潘秀英两眼噙满泪水。

  十几年来,家里交水电费、购买肥料种子、带小孩看病上学等等,凡是涉及到需要外出的事,都是夫妇俩跑前跑后。特别是李德广的爱人潘秀英,无微不至地照顾坐月子的嫂子和年幼的孩子,孩子生病住院,她陪着;孩子吃喝拉撒,她管着;她每次购买女人的日常用品,都是一式三份。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看到三个媳妇和睦相处,心里感到很欣慰。

李德广(后排左二)、潘秀英(后排右一)夫妇一家人合影。来源:南宁文明网

  李德广说:“这么多年,爱人精心伺候老人和两位哥哥、嫂子,一点都不嫌脏、不嫌累,有了好吃的都先想着家里人。大嫂出去理发不方便,她就自学了理发,在家里给嫂子理发、洗头。二嫂有智力障碍,小孩出生的时候,都是她一个人照看着,心里都想着怎样让她们少受委屈,多享福。看到她这样用心地照顾家人,我打心底里感激。”

大嫂出去理发不方便,潘秀英就自学了理发,在家里给嫂子理发、洗头。来源:南宁文明网

  李德广夫妇俩都是热心人,当看到村文艺队没有场地排练时,夫妇俩主动腾出自己的农家小院,购置音响设备,使村里的文艺队从无到有,从冷清到热闹。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潘秀英都热情招呼,鼓励他们加入文艺队,并手把手教老人们跳舞。在潘秀英及队友的影响下,村文艺队蒸蒸日上,全村人以文艺结缘,互相团结,邻里和睦。

  编辑点评:

  家庭,不仅仅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长相厮守,还意味着责任、奉献、宽容和理解。李德广这对平凡的夫妻,历经风雨,但是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四个残疾哥嫂以及他们的孩子,用真诚、善良和孝心创造了美满幸福、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读了这篇暖文,我们每个人应该反思,是否在自己的家庭中承担了应有的责任、尽到了应尽的义务,如果做得不够好,向李德广夫妇看齐,行动起来吧。

  (南宁文明网供稿 作者:谭克标 责任编辑:陶恒 实习生 付天泽)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