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慈善成为谋私工具

发布时间:2015-03-27 09:0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3月27日 02 版 | 查看:701次

  云南文山马关县人王玉琼,是当地知名的“慈善妈妈”。然而,最近,王玉琼却被举报借慈善名义敛财——王玉琼因“筹建敬老院”,从当地政府手中低价拿地60亩;她声称壹基金向其捐助了1500万元,又从政府手中获得14年出租车广告收益权。可是,敬老院至今都没开工,投资一事也被壹基金证实造假。(《京华时报》3月26日)

  慈善,本来是一件神圣的事业,正因如此,公众才不吝惜将自己的财富与赞美一道赠予那些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慈善家。然而,近些年来,却不时有王玉琼这样的人出现,假慈善之名行谋私之实。这种借慈善敛财的行为,不仅侵占了本应用于扶弱助贫的公共财产,更玷污了“慈善”二字的声誉,破坏了慈善家群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毫无疑问,慈善绝不能成为个别人谋私的工具,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慈善事业的透明度,用阳光让罪恶无所逃遁。

  对于慈善事业,公众心中总是怀抱着一份善意与信任,王玉琼也正是靠着公众和当地政府的双重信任,才拥有了巨大荣誉,以及对巨额善款的处置权力。遗憾的是,公众的信任并不一定能获得应有回报,甚至这种信任为王玉琼“以权谋私”留下了恣意妄为的空间,也助长了她心中的贪念。

  倘若公众不是这么“无条件”信任王玉琼,她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吗?如果在慈善事业的具体操作中有一套完备的监督体系,让每一个慈善项目都在阳光之下透明运作,也就自然不会给这类低级的谋私手段以可乘之机。在这起事件中,壹基金的一句证言,就彻底揭穿了王玉琼精心编织的谎言,而如果在地方政府拨款之前,能有人想到向壹基金追问与核实一下,王玉琼的所有阴谋恐怕不可能实现。

  信任是一种宝贵的感情,但在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慈善事业上,阳光与透明远比信任更为宝贵。

  王玉琼不是一个个案,依靠刘志军发家的“女巨贪”丁书苗,因“郭美美事件”臭名远扬的商人王军,他们身上都曾经笼罩过“慈善”的光环,前者依靠“慈善”沽名钓誉,同时洗白自己的不法收入,让政府颁发的慈善表彰成了笑话;后者则让“慈善”的大旗掩盖自己不正当的商业运作。一起又一起“慈善丑闻”,不断消磨着国人对慈善事业的好感与信心。

  重建慈善系统的公信力,挽回慈善事业的形象,已成我们社会的当务之急。对整个中国慈善体系而言,阳光是解决现有危机的最好药方,如果国家能在立法层面对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加以规定,做好监督工作;如果公立慈善机构能够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地推行透明化的运作;如果民间慈善机构能够珍惜自己的声誉,自下而上地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那么我们又何愁慈善事业不彰,何愁慈善沦为个别人谋私的工具?

  用慈善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需要慈善家的明察秋毫,也需要社会公众的明察秋毫。

  杨鑫宇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