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烈士墓园“烂尾”应调动民间力量

发布时间:2015-04-22 21:30 | 来源: 京华时报2015年04月06日 | 查看:1108次

  对待烈士和文物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也代表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和理性程度。要保护好烈士墓园等纪念设施,仅靠政府力量还远远不够。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但清明节的集中祭扫人流,难掩一些烈士墓园平时门庭冷落的尴尬。记者在江西、海南等革命老区采访发现,一些烈士墓、陵园等纪念设施保护现状也不容乐观,有的著名纪念设施甚至一度成为“烂尾工程”,处于补救式保护状态。

  有人说,历史就是灾难和教育的赛跑,而历史教育需要一个寄托和凭证,烈士墓、纪念园等,就是最直接有力的凭证。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凡是文明国家,都会尊重逝去的伟人和英雄,尤其是那些为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人民自由尊严的先烈们。中国人尤其注重气节、崇尚英雄,又十分强调祭奠和仪式,烈士墓园少人问津,各种纪念设施凋敝荒芜,不只让人寒心,更是对历史和后代不负责任。而且,重要的烈士墓园基本都是珍贵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果保护不当,就可能永久失去。

  烈士陵园等纪念设施保护不力,有不同阵营分割、人力物力不足等历史原因,但目前最突出的是经济问题。那些重要的烈士墓园和纪念设施,大多位于边远贫困地区,地方投入和参与文物保护,往往先要看能否带来游客和门票收入,如果潜力不大,保护的积极性就没那么高。但烈士墓园和纪念设施以社会效益为主,更多是公益性质的项目。

  除了保护缺位导致设施损毁、园区衰败以外,一些地方房地产、农业等产业的扩张也严重侵占了纪念设施的保护用地。据公开报道,一些地方烈士陵园被侵占挪作他用,搞起了房地产、经营性墓地甚至娱乐场所,更令人痛心。

  对此,必须重申一个常识,对待烈士和文物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也代表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和理性程度。要从这个高度,来看待我们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工作。切不可为了一点眼前利益,做出忘记历史、亲痛仇快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这类历史文物和纪念设施的保护制度。既然是公益设施,就要有专门的财政投入机制,明确负责部门和机构。在很多地方,这类设施的建设保护往往由国土、城建、旅游、园林等多个部门负责,而最应该负责的民政部门,却经常是最弱势的。为此,应该明确民政部门的主导地位,在财政、用地等方面作出专门安排,保障投入,专款专用。

(责任编辑:王薇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