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老好人”得“好”

发布时间:2015-06-01 09:38 | 来源:解放军报 2015年4月9日 第06版 | 查看:1195次

  ●是非对错敢较真,说话办事讲党性,坚决摒弃“原则丢一边、一味求和气”的好人主义,真正做到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

  有位领导干部说得好,一个单位人心不齐、风气不正、建设不好,往往是因为“老好人”太多、好人主义盛行所致。细细想来,不无道理。

  何谓“老好人”?孔子称其为“德之贼”,认为抹杀是非、混淆善恶、不扬正气、不抵邪恶便是“贼”之所在。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描述“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见到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可见,“老好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变原则为“圆则”,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问题绕道走,表面上讲宽厚、与人为善,事实上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好人主义有害无益,是风气建设的“拦路虎”、“绊脚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人主义盛行,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往往就是党组织和领导上政治软弱、作风涣散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中出问题多的地方。试想,一个单位好人主义盛行,人人两面生光,处处一团和气,总是让“老好人”占先得“好”,势必造成纪律松懈、公平丧失、人心涣散,会助长歪风、滋生邪气。因此,必须果断纠治,不让“老好人”得“好”。

  不让“老好人”得“好”,就要强化党性原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党性原则是党员干部做人的“脊梁骨”、处世的“定盘星”、为官的“基准点”。1980年,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出面请新任副总参谋长张震吃了顿饭,时任中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此事后,没有“睁只眼闭只眼”,而是严肃较真,尖锐批评,明确指示谁出主意谁拿钱,最后杨勇从自己工资里扣了400元饭费,并向黄克诚作出深刻检讨。党员干部就要像这样自觉讲党性、敬法度、守规矩,在原则问题上,多些刚正、少些圆滑,多些坚持、少些让步,是非对错敢较真,说话办事讲党性,坚决摒弃“原则丢一边、一味求和气”的好人主义,真正做到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

  不让“老好人”得“好”,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风不清、气不正,讨好卖乖、明哲保身,说话好听有人信、处世圆滑受欢迎,势必会让“老好人”占上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习总书记指出:“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纯正的政治生态是祛除好人主义的“净化场”。党员干部努力营造正气充盈歪风尽扫的政治生态,就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主动净化思想、净化行为、净化环境,立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导向,立起清正严明、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大兴“讲真话、道实情、干实事”之风,真正让讲原则、守规矩、干实事的老实人成为香饽饽,让拉关系、卖人情、做虚功的“老好人”没市场。

  不让“老好人”得“好”,就要敢于直面矛盾。康熙年间,雍正奉命追缴国库欠款,很多王公大臣上门求情,想让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面对重重矛盾,雍正毅然决然,不为所动,虽然得罪了一些人,但最终追回了所有欠款。当下,有些党员干部“怕”字当头,遇到问题躲,碰到矛盾推,不论是非,不敢较真,瞻前顾后,缩手缩脚。鲁迅说过,要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党员干部只有敢于较真碰硬,有问题敢面对,有矛盾敢处理,遇歪风敢斗争,才能赢得官兵信任和支持。

  不让“老好人”得“好”,就要拿出担当精神。“老好人”有个鲜明特点,就是害怕担责、不愿作为,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只想保“位子”、不愿挑担子。相反,一个有责任感、敢担当的人,绝不是原则面前的“老好人”,也绝非不干事、不尽责的“好好先生”。一些同志面对大是大非左右摇摆,对不良倾向听之任之,工作挑肥拣瘦,任务上推下卸,说到底,是责任意识淡化、担当精神缺失。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精神,就要常思岗位之责,常想尽职之策,不做无所事事的“清闲官”,不做逃避责任的“滑头官”,不做碌碌无为的“平庸官”,以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力以赴干好每一项工作,跑好部队建设接力赛中自己的这一棒。■占有明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学员四队)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