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的脊梁 记驰援江西抢修电网的南京军区部队

发布时间:2008-12-31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2月25日16:07:18 | 查看:2680次

  新华网江西频道2月25日电 人民日报记者刘建林 新华社记者李大伟、梅世雄

  刚刚过去的特大冰雪灾害,造成江西电力设施毁灭性瘫痪。

  刚刚过去的120多个小时,紧急入赣的1.2万名将士,用血肉之躯创下电网抢修史上的奇迹。

  挺进

  1月中旬以来,50年不遇的暴雪冰冻灾害,使江西省的电力基础设施遭受空前重创——500千伏和220千伏的国家、省级电网主干线路累计倒(毁)塔256基,造成全省大范围电力供应中断,90%的厂矿企业停产……

  “力争在2月底、确保在3月6日前,实现全省正常供电!”这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人民郑重作出的承诺。

  2月9日,南京军区接到江西省委、省政府紧急求援,军区党委当即决定:调集重兵迅速入赣。军区司令员赵克石、政委陈国令要求担负救灾任务的部队,按照作战行动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完成好抢修电网中的急、难、险、重任务。

  10日,军区将行动命令下达到驻浙江某集团军:“硬骨头六连”所在师7000余人、步兵某旅3000余人,携吊车、带绞盘牵引车、发电车、暖风机以及铁锹、铁镐、砍刀、杆子、线索等作业工具,摩托化开进,分赴赣州、吉安、萍乡、宜春、抚州、上饶、九江等电网损坏重灾区。陆航某团2架运输直升机转场至江西。装甲某师、某集团军工兵团担负总预备队。

  11日,军区和任务部队8个先遣组赶赴江西实地勘察。

  12日,军区副参谋长张中华飞赴南昌,开设部队前进指挥所。当日,由军区前指、省政府、任务部队、省军区、省电力公司组成的联合指挥机构投入运行。

  风雪中,一支支部队星夜兼程。行动大军中,有52名已确定转业的干部,有3255名刚被授予军衔的新战士,有1000多名官兵的家庭受灾……万人千车千里机动35小时,于13日全部到达指定地域。

  300多名团以上干部坚守在各个险要地段,曾经参加过’98抗洪封堵九江长江大堤决口的128名勇士,全部担任所在单位“党员突击队”队长,军区前指总指挥、江西省军区政委、某集团军副军长跋涉2000多公里,深入崇山峻岭,现地指挥。

  从14日13时开始,紧急入赣的1.2万名官兵全面打响抢运塔材上山这一电网抢修中“最重、最难”的攻坚战。

  决战

  毁损的电网铁塔大都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上、冰雪覆盖的密林中。最高作业点海拔达1400多米,需要运送的塔材单件最重的达1800公斤。

  面对恶劣的作业环境,攻坚部队只能用柴刀、斧头、铁锹开辟一条条通道,所有塔材运送全部靠官兵手抬肩扛。

  15日,刚刚把50多吨铁塔架送上赣州千米高山上的“硬骨头六连”,又被紧急调往井冈山深处的岩石山。

  岩石山海拔1080米,是江西全境电网修复任务最艰巨的作业点,官兵们要把每根约2吨重的电杆抢运上山。当地群众说,当年修建塔基时,用毛驴背材上山,因山坡太陡,许多毛驴折断了腿。

  沿着湿滑陡峭的山道,116名官兵踏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挪拱向山顶。摔倒了,爬起来;渴了,就吃冰雪。肩、手、脚磨破了皮、渗出了血,没有一个人停止前行的脚步。

  当最后一根水泥电杆被抬上冰雪覆盖的岩石山时,许多官兵一下瘫坐在地上。

  经过4天3夜的连续奋战,“硬骨头六连”的官兵们硬是靠最原始的手工作业方式,把40余吨塔材全部搬运上山。江西电网修复中最硬的一块“骨头”被他们啃了下来。

  抬起的是沉重的塔基,挺起的是钢铁般的脊梁。从浔阳古城到赣南山区,从长江之滨到井冈之巅,在16.9万平方公里赣鄱大地上,到处显现着子弟兵伏冰卧雪、负重向前的身影。

  先期到达武宁县南山的某步兵旅330余名官兵,要将3384件、60多吨塔基材料运到海拔1122米的雪山上。崎岖狭窄的山路上布满冰层,肩扛塔材的官兵只能跪在刺骨的冰面上,慢慢地往山顶爬。连长龚晓辉凌晨3时率全连突击抢运,夜幕下,他的双脚被毛竹深深刺破,鲜血灌满鞋窝儿,他咬牙坚持着,一直把血迹印到山巅。

  像龚晓辉一样,在决战决胜的5天5夜里,有560多名官兵被划伤、冻伤、摔伤,没有一人离开火线。

  赣州市领导说:分给部队的任务是按天数计量,部队完成任务却按小时计量;原定3天的抢运任务,官兵们3小时便突击完成。

  正是靠大兵力、高强度拼命突击,靠1.2万双压不垮的铁肩,至19日18时,入赣部队累计搬运物资器材3466.2吨,开辟上山通道810.4公里,拉线475公里,提前5天完成江西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所有任务,为江西电网按期、全面恢复供电赢得了最为宝贵的时间。

  惜别

  2月21日,元宵节。

  6时整,军号响起——982辆军车满载着1.2万名官兵,从江西各地同时启程踏上归途。临行前,官兵们将各自的临时驻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同一刻,南昌、赣州、吉安、宜春、萍乡、上饶、抚州……近百万送行的乡亲涌向部队凯旋路。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鲜花伴着泪花洒向离别的亲人。

  上栗县桥头村的何芬珍,天没亮就提着一篮鸡蛋站在村口,送那群与她儿子一般大的年轻战士。

  穿过一个又一个凯旋门,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送行人群,官兵们眼含热泪一遍又一遍高唱:“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短短几天时间,在他们的心中盛着太多的温暖:

  部队一踏入江西,省政府就决定,拨出100万元专款,为1.2万名入赣救灾官兵购买总价值10亿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在武宁,罗溪乡朱山林场的30名村民带着水果、饼干、鸡蛋、板栗,登上冰雪山峰,慰问连夜作战的官兵。76岁的黄修香和71岁的黄修明姐妹俩,每天都要烧几大锅开水,焦急等待着下山的战士。

  在永新,每一次完成任务归来,官兵们总会发现乡亲们“偷偷”送来的蔬菜和木炭。

  在抚州,一所由入赣官兵捐资兴建的希望小学即将动工……

  81年前从南昌城头打出来的这支红军部队的新一代,又一次用忠诚把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大写在“军旗升起的地方”。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