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韦思浩立雕像是个好主意

发布时间:2016-01-20 10:31 | 来源:光明网 2015-12-28 11:00 | 查看:1359次

  作者:涂启智

  杭州77岁退休教师韦思浩“拾荒捐学”的事迹感动诸多网友。记者25日从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获悉,“为韦思浩立一座雕像”的建议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计划将为韦思浩建半身塑像并置放于杭州图书馆内,雕像由著名铜雕建筑师朱炳仁设计制作,预计2016年春天完成。(12月27日《南方日报》)

  在笔者看来,韦思浩老人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然而他为慈善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为他立纪念雕像堪称名至实归。

  韦老靠退休工资生活,并无其他收入来源,也不属于富裕一族,但他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捐资助学,除此之外,还长期专门拾荒补贴助学。其拾荒生涯自1999年退休始,至2015年11月18日因为一场车祸导致老人离世突然终止,长达十多年。韦老以自己的慈善实践昭告世人:做慈善献爱心并非只是富人抑或慈善家的事情,普通人照样可以投身慈善事业,完全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和温暖他人。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莫非韦老也想借助行善谋求美名声誉?“在整理老人遗物时,韦思浩的三个女儿才发现老人拾荒的秘密”,而且他一直是匿名捐赠,可见韦老捐资助学完全是基于对贫困学生的爱怜之心,对慈善事业的热心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心。应得的名誉都被他置之度外,他更不会去沽名钓誉。

  为了捐资助学,韦老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更是不惜放下身架去拾荒实现心愿。从普遍的人道主义出发,我们固然不能鼓励人人都像他这样舍己利人,事实和逻辑上也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这样做,但他身上有一种精神需要传承下去:一旦认准一个高尚的人生目标,就应无怨无悔、至死不渝地投入其中。这正是古往今来优秀知识分子与仁人志士的清高傲骨所在,也是当下非常缺乏的坚守精神的体现。

  将韦思浩老人塑像置放于图书馆内,或许还有另一层含义。他因“最温暖图书馆里的‘拾荒老人’”报道而被众人所知,又因为高洁品行而受社会尊敬。他是真正的爱书人与惜书人。读书导人向善,韦老应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也必将启迪更多读书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