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比金坚苦守病妻31年

发布时间:2016-05-13 19:05 | 来源:贵州文明网 2014-04-04 | 查看:867次

  人生有几个31年?又有几回气血方刚、翩翩青年?可有这么个男人,在人生最美好的31年里,选择了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妻子,守候着家庭;在应该充满激情和奋斗的31年里,选择了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带领一家人积极面对命运的考验。他用最平凡、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责任”的内涵,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他,就是张远明。

  同窗谊 共谐连理结姻缘

  提起张远明老人与妻子的这一段不解之缘,故事还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1974年,张远明的家乡在黔西县,袁开荣的家乡则是大方县,两个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共同的求学梦,他们在贵州省贵阳医学院相遇了。3年的同窗时间,他心疼她的懂事,她感念他的勤奋,共同的理想让两颗年轻而热烈的心撞击在了一起,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相爱了,约定毕业后一年就结婚,一生照顾彼此。

  毕业后,张远明被安排在黔西县氮肥厂医务室工作,而妻子袁开荣被分配到了当时的毕节地区马干山煤矿医务室担任医生。1978年,两人终于如愿以偿,于国庆节正式登记结婚并办理了喜宴,成为了夫妻。结婚后,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但他们仍感觉非常幸福。而一年后他们爱情的结晶——女儿张海霞的降临,更让这个小家庭变得更加的热闹了起来。

  遭劫难 风雨飘摇挑重担

  袁开荣工作调到黔西县保健站以后,原以为一家三口的日子会这样甜蜜下去,可没想到,一场恶运却降临到这个幸福的小家庭里。那是1983年一个早上,袁开荣在早起来要上班时,突然感觉自己的脖子变得十分的不舒服,而且慢慢变得几乎不能动弹,几乎僵硬。当拿到诊断书时,“脑萎缩”,意味着年轻的妻子从此再也无法正常的生活……张远明傻了。这一年,他们的女儿只有4岁。

  在经过了在县里医院一个月零三天的住院治疗后,袁开荣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在经过双方家人的共同商议下,张远明毅然决定将妻子转入贵阳市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袁开荣不断地住院、出院,再住院,再观察、再出院,不断地反复治疗,可是她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身体逐渐变得几乎不能动弹。多次的住院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张远明向亲戚朋友们东拼西借,家里变得一堆外债、一贫如洗。

  不离弃 患难与共显情意

  1985年的一天,当张远明去上班的时间里,饱受病痛折磨的的袁开荣不想再拖累丈夫和家庭,她曾费尽了力气咬开了身边的药瓶并试图吞下所有药丸,也曾试过触电等其他的方式,但都被家人及时发现制止。多次自杀无果后,袁开荣的病情也变得更加恶化。1993年上半年,袁开荣整个身体再没有任何知觉,成为了醒着的植物人。

  在妻子病倒后,照顾妻子、女儿和家庭里所有的事情便落到了张远明一个人的肩上。在家里,他既要做孩子的爹也要当妈,更要做照顾好妻子的丈夫。做饭、洗衣、家务事全部落在了他的身上。他每天接送女儿上学、放学、监督写作业,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袁开荣生活不能自理,从起床到吃饭,从大小便到洗澡,妻子都得要别人帮忙,张远明就尽量的陪在边上,伺候着不会动也不会说话的妻子,毫无怨言。自己下岗了,靠着妻子和自己微薄的补贴,以及熟人介绍来的医患求诊,张远明以妻子的病床为中心,从未出过远门。许多人劝他放弃妻子,但张远明严词拒绝,他每天坚持找来医疗书籍念给妻子听,对妻子讲述当天的新闻,他四处打听求医问药,希望有一天出现奇迹。

  懂事的女儿是爸爸的好助手,没能上好学的她一直很自立,现在已经找到了知心的爱人。多年来,目睹爸爸的付出,女儿张海霞感动着也经历着责任,她一直帮着照顾妈妈。在他们心里,家里还有袁开荣,就是完整的、幸福的。

  因为张远明31年如一日对妻子无怨无悔的照顾,2012年他被授予黔西县“好丈夫”称号,他的家庭体现出的真情、善良和爱,正感动着社会各界、感动着更多的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