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托起十七位老人幸福晚年(图)

发布时间:2009-03-06 11:35 | 来源:人民网 2007-07-30 13:30 | 查看:2587次

尹升在喂张爷爷吃饭(中国好人网配图)

  尹升,青县陈嘴乡蛮子营村人,15岁时考入原天津慈泽中学(今23中)。尹升在书画方面颇有造诣,他是著名国画大师梁崎的弟子,也是著名书画家吴玉如的入室弟子。1995年,他被国务院办公厅特聘为老干部书画指导老师。深深爱着书画艺术的尹升或许想不到,他的画不仅给他带来了荣誉,他还靠卖画赡养多位老人,演绎着荡气回肠的爱心故事。

   “爷爷的病情好转了,有一天早晨还吃了5个饺子,我一直悬着的心也能放下点了。”前天,尹升给记者打来电话,话语中有疲惫,也有因老人病情好转带来的兴奋。

   “爷爷”叫张玉峰,92岁高龄,而日夜伺候老人的尹升也已是古稀之年。在别人眼中,他们遛弯、外出,亲若父子,而实际上,张玉峰只是尹升15年前收留的一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掐指算来,从1971年至今,尹升已经赡养了包括张玉峰老人在内的17位孤寡特困老人。

   走进尹升的故事,走进一个博大的胸怀,一颗仁厚的爱心。

  五十多天衣不解带地伺候,九十二岁老人病情好转

   尹升家住天津市河东区,在这套不到40平方米的单元房里,尹升最多时同时照顾着4位老人。三位老人睡大床,一位老人睡小床,尹升则睡在画案上。还是在这里,张玉峰老人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快乐的15年。

   现在,张玉峰老人病情好转,但尹升依然睡在老人卧室里临时搭的简易床上。“从6月1日老人病重,我就睡在这儿了。照顾爷爷方便。”50多个日日夜夜,尹升衣不解带。晚上,老人一动,他就得起来看看。而尹升自己也已是70岁的老人了。

   “很辛苦,但很幸福。”问尹升身体能否吃得消,他的话让人动容。以古稀之年照料耄耋老人,15年的共同生活,老人已成为尹升的精神支柱。伴着尹升的讲述,我们回到了15年前。

   那是1992年夏天,张玉峰在北京探望出车祸的养子,尹升到北京办事,两人偶遇。相似的口音,家乡的情结,张玉峰把自己的苦水全都向这位老乡倒了出来:中年丧妻,跟随惟一的女儿生活,可女儿一家并不和睦。呆在女儿家,心里不是滋味;离开女儿家,又没栖身之所。“有时候真想出去要饭得了……”老人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尹升的心。临别时,尹升向老人要了地址。

   回到天津的尹升心里一直放不下老人,趁去衡水出差的机会他去了沧县,正赶上老人的女儿女婿吵架,老人一气之下要外出乞讨。尹升看不下去了:“张爷爷,咱不在这了,您跟我回家!”就这样,尹升把当时77岁的张玉峰老人接到了自己的家中,直到现在。

   “张爷爷是1944年入党的老党员了,老人这辈子不容易,该有个幸福的晚年。”从此,孩子们多了一个“爷爷”,张玉峰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尹升写字作画,老人在旁拿笔倒墨;闲暇时,两人一起散步、聊天;老人还经常随尹升外出作画,游览名胜;老人爱吃饺子,尹升三天两头给包;尹升还四处求医,为老人治好了牛皮癣和疝气。

   去年冬天,老人的养子去世了,老人说什么也要回去趟。从老家回来后,伤心、劳累,老人病倒了。虽然几经治疗,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6月1日,老人病重,连床也起不来了。输液、打针,为了照顾老人方便,尹升在老人的房里用木板搭起一张简易床。

   “最严重的那几天,5位医生轮流到我家来,医生说张爷爷随时有危险,我就白天晚上地守在爷爷身边,怕出现意外。”更让尹升感动的是,老人病重时交给尹升一个信封,里面是5000元现金。当时,尹升的眼泪就下来了。“我经常给张爷爷些零花钱,剩下他自己存着,没想到竟存了这么多。手捧着这些钱,我这心里沉甸甸的……”

   后来,张玉峰老人被确诊为胃出血。经过治疗和尹升的精心照料,老人病情虽所好转,但尹升仍不敢掉以轻心。“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弱,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老人能好好活着。这样,我心安。”不仅对张玉峰老人,对他赡养的每一位老人,尹升都尽己所能,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每位老人都活得舒心。

   36年,赡养17位老人,演绎无数动人故事

   “现在生活好了,30多年前我收留第一位老人时,那日子过得……”我们无从感受那时的艰难,但在尹升的讲述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他那颗金子般的心。

   1971年冬,在天津感光胶片厂上班的尹升骑车外出办事,行至城防口时,见一位老人在坑边跌跌撞撞地走着。尹升马上过去搀扶着把老人送回了家。后来从谈话中得知,老人叫赵永贵,是沧县王官屯人,这些年以打草拾粪为生,但卖的钱却不足以糊口。

   从此,尹升每天都会抽空给老人送点吃的,再陪老人聊聊天。天长日久,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

   那时,尹升每月的工资是44.78元,要寄给父母10元,寄给恩师10元,仅剩的24.78元要维持妻子和三个儿子一大家人的生活,每天的开销都要精打细算。即使这样,尹升还把家里最好的饭都给了老人,甚至还为他重修了房子。有一回,二儿子花5分钱买了根冰棍,被尹升狠狠打了一顿。面对这么好的一家人,赵永贵向尹升交了底:他曾是爱国将领张学良的武术团长,抗日期间带过兵打过仗,但由于种种原因,孤身一人流落到天津。

   “不管老人曾经多么辉煌,现在他只是一个可怜的孤寡老人。对老人更好一点,让他有个幸福的晚年。”尹升开始对老人更精心地照顾,后来干脆和老人搬到了一起住。见尹升一家人这么困难,还对自己这么好,赵永贵不想再连累他们了。他想了个狠招:绝食。“你太难了,过了这几年好日子,我知足了。”尹升苦口婆心地劝导,还把别人给的一直舍不得吃的3个鸡蛋蒸了碗鸡蛋羹,硬是一口一口喂到了老人嘴里。直到1978年,82岁的赵永贵去世,老人一直享受着尹升带给他的家庭般的温暖。

   在尹升的记忆里,泊头的宫金凤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那是1979年5月底,尹升乘火车回老家青县。在火车上认识了家在泊头的宫金凤。当时,他就被老人非凡的气度打动了。两人在火车上谈得很投机,并相约再见。

   之后,尹升出差,常会看望宫金凤,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尹升后来得知,宫金凤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是敌工干部,所以老人说话办事都透出一种特别的沉稳与智慧,而这些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尹升。

   1986年,尹升承担起了照顾宫金凤的责任。供给生活费、定时看望,老人生病,无微不至地照顾。尤其是最后三年,宫金凤得了肺病,除了寸步不离地守候,尹升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老人身上。“为给老人看病,我的画100也卖,80也卖,可我没时间画呀!”说起宫金凤,尹升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为给老人看病,他甚至700元就卖掉了梁崎先生的一幅字画,但这一切没能挽留住老人的生命。1992年,87岁时的宫金凤病故,尹升大哭一场。“老人的大智慧实在不是常人能比的,遇到他以后,以前我生活中所有的结都解开了。”所以,每每想起,尹升都止不住泪水。与宫金凤老人的合影,尹升至今珍藏着。

   这些年,尹升共赡养了17位老人,虽然没有具体的文字记录,但一切了然于尹升心中:孤身老人赵永贵,沧县王官屯人,1971年收养,1978年82岁病故;海兴县特困老人李玉升,1987年收养,1990年80岁病故;海兴县孤寡老人孟洪福,资助照顾多年,91岁病故;河北文安县特困老人杜红增,收养4年,1987年78岁病故;天津静海县特困老人张永瑞,收养3年,84岁去世……

   虽然有的老人已去世多年,但只要提起,老人的形象立刻会在尹升的脑海里生动起来:宫金凤爱吃肉,来家里住时,老伴买上2斤肉,他一顿就能吃上;李玉升爱聊天,还会盖房子,赵永贵房子的坯就是他给脱的;孟洪福一辈子热衷武术,可谓武林高手;杜红增读了很多诗书,长得像个秀才……

   这些老人中,有老革命,有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也有无经济来源的特困老人。17位老人,身份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每个人都与尹升结下一段特殊的缘分,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爱心故事。

   善事会做到生命尽头,希望天下儿女孝顺父母

   尹升的家只有里外两间,屋里是最简单的陈设,一个大画案占据了外屋大部分空间。说起书画,尹升格外兴奋。

   “1980年我离开工厂后,就以卖画为生。老人们的吃喝用和治病等花费,都靠我这支笔。让我自豪的是,我靠卖画生存了下来。”尹升说,为给老人治病,他低价卖掉了恩师吴玉如、梁崎先生的字画精品。如今,吴玉如、梁崎先生字画的价格翻了几番,但尹升并不后悔:“那两幅作品救了两位老人一年的命,值得!”

   此外,尹升多次拿出钱物来资助过80多位老人。谈及为什么这么做时,尹升说:“我并不图什么,我只是看不得老人们生活得那么苦,虽然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我会尽我的最大能力给老人们一个幸福的晚年。”

   这就是尹升,有着沧州人朴厚心灵的尹升。尹升说,做人要“有骨气、有灵魂、有善根”,只要自己能做,他会将善事做到生命的尽头,而这也成了他生活中很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中华民族讲与人为善,也讲传统美德。我赡养这些老人不期望回报,只希望我的做法有助于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希望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父母,希望天下的儿女都能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

   大爱无言。面对这样一位70岁的老人,我们除了尊敬,更多的是被感动。在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尹升的做法不正是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个缩影吗?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