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党员谭妈妈(上)

发布时间:2010-05-15 13:38 | 来源:人民网 2006-02-26 | 查看:2858次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题:党员谭妈妈(上)

     新华社记者张未民、鲍盛华、郎秋红

     她说:“上有国务院,下有街道办。”街道社区的工作联结着党中央和千家万户。

     她的老伴说:“她这‘没品’的‘芝麻官儿’尽干‘没影’的活儿——想干,就有;不想干,就没有。”她干的活儿越多,群众的困难就越少。

     她的同事说:“她整天管的都是‘婆婆妈妈’的事,见的都是‘婆婆妈妈’的人。”她就这样“婆婆妈妈”了48年,4次放弃调干提级的机会。

     在为她举行的追悼会上,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们要有100位、1000位像她这样的‘小巷总理’,则党放心,百姓安心,社会和谐!”

     她就是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谭竹青。在这座北方的城市里,人们亲切地称她谭妈妈——党员谭妈妈!

     一位老人感动一座城市

     2005年12月3日,74岁的谭竹青去世。

     从1956年担任居委会主任到离世,在这个没有作息时间表的“官位”上,她从未真正休息过。现在,她终于可以摘下她的黑框老花镜,安心歇歇了。

     她走的那天,长春下起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雪花飞舞,静静地为她送行。

     民政部部长发来唁电,司法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等单位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

     省里的领导来了,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的领导来了。 

     自发赶来吊唁的人大大超出预计。事先准备的白花根本不够,附近几家商店的白花也很快告罄。

     75岁的苗淑贞哭出了声:“我是替92岁的婆婆来送谭主任的。我婆婆心里难受,已经两三天没吃啥了。这些年多亏了谭主任照顾我们一家,她人好啊!”

     因为腰病,苗大娘的背驼得很厉害。旁边的人劝她别去殡仪馆了,可苗大娘死活不肯:“我就是爬也要去送送她!”

     “片儿警”高永刚哭肿了眼睛。他参加工作5年一直负责东站十委的治安,被称作“活地图”的谭妈妈帮了他不少忙,哪家啥情况,问她比上网查资料还快。

     零下18摄氏度。成百上千的人扶老携幼伫立街旁。寒风中送别谭妈妈的车队缓缓出发。车队是由社会各界和小区居民自发组成,微型面包车、大巴车、出租车还有三轮车……

     当天,整座城市的媒体都对这一动人场面进行了报道。

     “小巷总理”

     谭妈妈做事干脆利索,就像她那一头梳得精精神神的白发。

  小学文化程度的她,接受新事物的劲儿比谁都足。家里两台电视,到吃晚饭时,一齐打开,这边收省台新闻,那边收市台新闻。连社区里的年轻人都佩服老太太思路开阔,眼光超前。

     改革开放之初,这位“小巷总理”就把心操在了发展委办经济上。

    几个家庭妇女能干啥?一些人打起退堂鼓。但谭妈妈认准的事,轻易不回头。她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带动街坊四邻你五十、他三十,凑了一笔资金。

     为了省钱,她领着委里的退休职工和待业青年拉着手推车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捡砖头,到伊通河里挖沙子。几位委主任都已年过半百,天冷路滑,摔个筋斗,半天爬不起来,收工时已是腰酸腿疼,但看到谭竹青干得那么有劲头,没一个喊累。

     十委的第一个买卖——“如意小吃部”开张了。

     此后,谭竹青带领大家又先后办起了服装厂、制鞋厂、印刷厂、皮革加工厂等大小十几个企业,年创产值千万元,1985年以来,累计向国家交纳税金几百万元。

     手中有了钱,谭竹青和居委会成员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了资本。委里投资修建了3条柏油路,种草、栽树、修花坛、盖凉亭,建起社区服务中心、益寿院、托儿所。昔日“都市里的村庄”,彻底改变了模样。

     如今,东站十委已为老年人、幼少儿、残疾人、困难户、普通居民等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为每个家庭都建立了医疗档案和医疗优惠卡,居民凭卡可得到15%至20%的优惠,生活困难者可享受免费治疗。居民有病就医、室内装修、水暖安装、紧急用车等17项日常生活需求,不出社区就可享受服务。

     困难群体的贴心人

     东站十委地处长春的伊通河畔,位置偏僻,早年是棚户区,多少年也难出个“科级干部”,历史遗留因素导致的困难户较多;加之毗邻多家老企业,居民中下岗职工相对集中。

     马献花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后,她和女儿寄居在姨母家。在这个节骨眼上,单位效益不好,她又下岗了。丈夫治病欠下的“饥荒”还没还,家里吃的也是有今天没明天。她搂着未成年的孩子,心想,我的路是不是已经到头了?

     这时谭妈妈拎着吃的用的来了,鼓励她振作起来,并把她安排到益寿院做服务员,娘俩免费吃住在益寿院。马献花泪水涟涟,扑通跪下:“谭妈妈,你救了我们娘俩的命!你跟我非亲非故,可待我比亲妈还亲啊!”

     一段时间里,下岗职工越来越多。谭竹青亲自挂帅,成立了下岗再就业指导小组,设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站。几位副书记、副主任分片包干逐户调查,登记下岗职工情况。

     为使下岗职工掌握一技之长,十委举办了美容理发、服装裁剪、家政、烹调等培训班。在努力拓宽街委企业、社区服务网点等就业渠道的同时,谭竹青还采取措施,鼓励下岗职工自创事业,生产自救。

     几年间,“巴掌大”的十委社区已安排1000多人次的下岗职工,基本实现了“有下岗无失业”。

     低保户徐哲有些木讷,说起谭妈妈却无法克制:“2004年,谭妈妈给我这个面临绝境的小家办了4件大事,都是我这个‘窝囊废’想办办不成的大事。一是给我下岗的爱人安排了工作;二是我爱人突发脑出血,她送到医院5000元救命钱;三是动用给她子女都不动用的‘关系’,免费让我儿子上了重点中学;四是照顾我因病瘫痪的爱人,回迁时,减免费用调换了一处50平方米的朝阳平房。”

     “我是一个最‘熊’的人,啥本事也没有,做梦都想不到有人会对我这么好。她图啥?我又能报答啥?我只能说,她是最优秀的共产党员,永远活在我们一家人的心中。”

(责任编辑:郭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