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老师(上篇)

发布时间:2010-04-14 23:13 | 来源:中安在线 2010-03-25 14:13 | 查看:6806次

  1998年8月,上海退休女职工查文红,从繁华大都市来到砀山县偏远的小乡村,当上了一名不在学校编制、不领取分文报酬的“编外乡村女教师。”

  2009年10月,查文红因突发小脑大面积梗塞,暂时告别了她深深热爱的三尺讲台,回上海治疗。

  2010年2月,查文红大病初愈,重新回到魏庙小学。

  从1998到2010,12年岁月悠悠,是什么让她扎根乡村,无怨无悔?从今天起,安徽台将推出记者陈晨、实习生庄媛采写的录音通讯:《“妈妈”老师》,今天请听上篇:【出录音】

    “那一年,梨花白,有一位好老师离开大上海。不辞辛劳,不远千里,好老师,别故乡,来到小村庄,把树栽。”(压混)

  2010年元宵节,在砀山县曹庄镇魏庙小学的小院里,孩子们手捧自制的烛光灯,又一次深情地唱起了他们熟悉的歌曲——《查妈妈的爱》。而此时,歌声中的主人翁查文红老师在因病离开孩子们半年之后,再次回到了孩子们中间。查文红:【出录音】

  在我去年病的非常厉害的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回不到学校。我终于回到了魏庙,回到了我日思夜想的魏庙,回到了学生的中间,我感到非常非常幸福!12年4300多个日日夜夜,从来到魏庙小学的那一天起,查文红还从没有跟孩子们分开过这么久!

  1997年春天,上海市武宁百货公司的职工查文红来到砀山县曹庄镇,看望她通过希望工程捐助的学生马小峰。当看到马晓峰就读的魏庙小学十分破旧时,查文红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曾在北大荒当过8年代课教师的她,临行时,郑重地向魏庙小学的师生许下承诺:【出录音】

  我跟学校说,我曾经当过教师,我退休以后,如果身体情况允许下,我保证到魏庙来当一名不拿一分钱的代课老师。

  1998年5月,查文红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8月,她告别丈夫和正在上学的女儿,离开繁华都市上海,只身一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初到魏庙,水土不服,查文红全身长满了红疙瘩,奇痒难忍。轻轻一抓,血肉模糊。生活上的苦还不算什么,第一次走进课堂的尴尬局面更让查文红委屈不已。因为听不懂她讲的普通话,不少学生吵吵闹闹,搬着凳子就往外走。更有乡亲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她,充满质疑,倔强的查文红暗暗下了决心:【出录音】

  我心里想这样下去怎么办,我首先要过语言这一关。所以当天晚上我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这难忘的一幕,在最后写上了这句话,乡亲们,走着瞧吧。

  从那以后,白天一有空闲,查文红就找乡亲们聊天,学习当地的方言。晚上备课,就准备两本教案,一本用普通话写,一本用方言写:【出录音】

  就是普通话怎么讲,当地的方言怎么样,上课的时候用普通话和当地的方言交替起来给学生上课。

  渐渐地,学生们不仅听得懂查老师的普通话,还开始学说起了普通话。查文红用真诚开启了信任之门。

  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查文红拖着在北大荒时摔坏的左腿,仅用几天时间,就跑遍了七八个自然村,47个同学的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查文红把教材变成通俗易记的儿歌,寓教于乐。她让学生结成对子,互帮互学。

  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查文红经常把留守孩子留在自己的小院里,给他们洗衣、做饭,带他们剪头,洗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第一学期的全县统考中,查老师的班级名列全镇第一。平均分从最初的16分提高到91分。不仅考试分数提高了,孩子们还变得仪表整洁,落落大方,原来很少说的“谢谢”、“再见”,也成为孩子们的日常习惯用语。渐渐地,乡亲们开始对查老师刮目相看,当时报怀疑态度的老乡说,“这个大上海来的女教师还真不一般!”。【出录音】

  别说小孩跟她学,我们家长都跟她学,毕竟咱是农村的,没见过外面的大世面,小孩交给她放心的很。

  不知不觉,一学期结束了,查老师要走了。最后一节课,一个叫丁丽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您亲我一下吧。”这时,全班同学都哭着拥过来,“老师,也亲亲我们吧!”,就这样,查文红用了几乎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让她终身难忘的47个吻:【出录音】

  我就一个个的亲过去,孩子的眼泪和我的眼泪都流在了一起。那个声音尽管不是惊天动地的,但是我的心灵却受到了震撼。所以当时我就说了,孩子们,你们不要哭了,老师过了年还来。他们都问:老师,真的么?我说是的,我保证来!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