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义务女教师

发布时间:2010-04-09 23:30 | 来源:人民网 2002-03-08 | 查看:1144次

        一名上海的退休女工,毅然告别繁华的都市,离家别女,只身来到安徽边远乡村小学任义务教师,一干就是三年。她就是上海普陀区武宁百货公司退休女工查文虹。

  曹庄镇位于安徽与河南交界处,从省城合肥去曹庄要倒三班车,赶三天的路。这里满目盐碱地,四季干旱天,是全县最穷的乡镇之一。

  1993年,查文虹向希望工程捐款。1995年,又开始结对支持曹庄镇魏庙小学三年级学生马小峰,一名不到两岁就成了孤儿的苦孩子。1994年9月,查文虹第一次去探望马小峰,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才14岁的孩子,头发已白了许多,双手结满厚厚的茧子,粗糙得像老人的一样。查文虹哭了,说:“阿姨就是要饭,也要供你上学。”两个月后,她第二次到砀山,乡亲们和学校里所有的学生冒雨欢迎她,查文虹很激动,郑重承诺:“等我退休了,就到这里当一名义务教员。”说来也巧,1998年6月,由于单位效益不好,46岁的查文虹提前退休。同年8月,她如约来到魏庙小学,开始了义务教员的生涯。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查老师下放北大荒时曾教过8年书,以后又自学拿到中文大专毕业证书。对于教书,她很自信。可这位一(1)班的班主任第一次上课就遇到了下马威。几位家长搬起桌椅领着孩子走了,他们怕孩子听不懂普通话,宁愿挤到别的班里去。

  查老师没有灰心。她用小小的红五星调动孩子积极性;通过结对子鼓励孩子互帮互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她走访了全班同学家;她用普通话教学,每晚却要备两份课,一份用砀山话,一份用普通话。如今,查老师能说一口地道的砀山话,孩子们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前两年统考,查老师带的班在全镇小学同年级中都是第一,高出第二名20多分。不仅当初走的同学回来了,别的班上学生还托人往查老师班上调。

  一谈起学生,查老师就禁不住得意:开元旦晚会,孩子们不用老师操心,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孩子们能写一手好字,出的黑板报漂亮极了;同学的父亲身故,从来没有零花钱的孩子们一角一角地捐钱;孩子们都留短发,衣服虽破却洗得干净……殊不知,这些都是她平日教育的结果。

  查老师家并不富裕。丈夫老赵1998年下岗,每月才拿400元钱。查老师的退休工资每月也只有800元。女儿靠勤工俭学才完成了最后一年的学业。镇里打算每月给查老师80元代课费,她坚决不收,送给她两袋面、一桶油,她推辞不掉,送给了食堂。她每月的生活费都是从上海寄来的退休工资。她省吃俭用,每月只花80元,而将大部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她为马小峰交学费,为学生买书本、铅笔、毛巾、脸盆……她为破旧的危房教室四处奔走。在她的努力下,新教学楼终于上马了,虽然由于捐款还差十几万元资金,教学楼还迟迟没有建好。而自己家里女儿生病住院,她不能守在身边;大哥去世,她没等丧事办完就回了安徽,嫂子至今还不原谅她;丈夫老赵曾在合肥工作过13年,两口子已做了13年的“牛郎织女”,如今她又来到安徽,还是不能聚在一起。她对丈夫说:“等我不教书了,一定回来天天陪你。”

  如今魏庙小学三(1)班的孩子们最担心的就是查老师会走。每次查老师放假回上海,孩子们都生怕老师不回来。爱人老赵每学期来看望她一次,每次来,孩子们总是跟前跟后,怕他把查老师带走。

  正是孩子们的爱使查文虹来到这穷乡僻壤并一留再留。这三年她虽获得了不少荣誉,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优秀园丁等等,但她觉得这些都不及孩子们的真情可贵,她爱他们,舍不得他们。(孙骥)

  《中国妇女报》2001年8月9日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